《夜幕将至》北京大学首映 戴锦华: 我们某一种共同情绪的映照

来源:人气:155更新:2024-01-07 16:31:28

1月6日,电影《夜幕将至》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首映礼,影片导演兼编剧菅浩栋携主演梁戟、佐菲,制片人郝叶子等主创亮相。首映礼还特邀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戴锦华,以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副会长、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、电影监制、策划王红卫两位重量级嘉宾出席,共同为影片助阵,中国电影资料馆节目策划、北京国际电影节展映单元策展人、硕士生导师沙丹主持活动。 

《夜幕将至》北京大学首映 戴锦华: 我们某一种共同情绪的映照


《夜幕将至》将于1月12日上映,此前影片在2023年1月举办的第6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上荣获“费穆荣誉最佳影片”“迷影选择荣誉”“桐叶荣誉”三项殊荣。该片还入围第47届香港国际电影节新秀电影竞赛火鸟电影大奖,并获得第13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注目未来单元最受注目导演奖及第10届重庆青年电影展最佳导演奖。

电影《夜幕将至》的导演菅浩栋1989年生于山西,现为坏猴子影业签约导演,本片源于导演个人的真实生活经历。电影中,离乡多年的梁哲回到山西老家,准备参加爷爷的丧礼,可是回家的路实在漫长。从县城前往村子的途中,他转乘了四种交通工具,碰到多年不见的长辈、开着运煤卡车的老同学,更重遇初恋女友,还捡了一头流浪小狗。算命师傅说他命硬,他来到人生的渡口,故乡恍如异乡,岁月的伤疤仍在隐隐作痛。

《夜幕将至》北京大学首映 戴锦华: 我们某一种共同情绪的映照


菅浩栋表示,虽然影片可能给人一种灰暗的印象,但实际上蕴含着强大的力量。这种力量由影片中所体现的多种情感构成,希望能深入地触动人心,让人们在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中,发现希望与温暖的存在。他期待在影片上映之后,观众们能够愿意分享自己的观影感受。

戴锦华和王红卫在映后交流环节中,对《夜幕将至》给予了高度评价。王红卫还在现场透露平遥国际电影展将费穆荣誉最佳影片殊荣颁给《夜幕将至》,这是所有评委们一致的选择,毫无异议。王红卫认为,电影《夜幕将至》在意象表达上非常深刻,导演菅浩栋并没有按照某类影展的标准去拍摄这部影片,也没有迎合和附和电影节的评审,是一部非常值得肯定的作品。

据菅浩栋介绍,在领奖后他得知,这部电影的颁奖词也是由王红卫撰写——在回家的漫长旅程中走入记忆,在老人的葬礼前先埋葬自己,往事并未出现却无比清晰,悲伤还未降临却必然如约而至。叙事自然有力,镜头朴素准确,角色塑造和表演控制自洽于风格,情绪表达内敛但充沛,显示出超越导演年龄和经验的沉稳笃定。

《夜幕将至》北京大学首映 戴锦华: 我们某一种共同情绪的映照


戴锦华也给予了影片极高的认可,她说:“我喜欢的电影,是我们每个观众可以见仁见智。你把它当作一个公路片也可以,你把它当作一个回乡故事也可以,你把它当作现在青年导演很擅长的‘写自己的生活’也可以。我在里面非常真切地看到了我们某一种共同的情绪的映照——我们的迷惘、我们的挫败、我们的不甘和小小的躁动、我们想全面地宣布失败了算了,但是,我们又依然有一种完全不能给它名字的动力,我们可以把这部电影当作这样 一面镜子。” 

在提问环节,现场观众分别从影片拍摄、故事创作、视听语言、表演艺术、电影剪辑等不同角度与主创进行交流。谈及观众对于影片情节的不同解读,菅浩栋表示,《夜幕将至》在创作过程中避免了直白的陈述,只去呈现过程,不去强加给观众一个答案,为观众留下遐想的空间。比如影片结尾,不同的观众会看到不一样的答案。

《夜幕将至》北京大学首映 戴锦华: 我们某一种共同情绪的映照


主演梁戟和佐菲也分享了他们在拍摄过程中的感悟和收获。梁戟表示,在这部作品中,他找到了与自己饰演的角色之间深刻的共鸣,透过深入挖掘内心的情感体验和精心营造外部环境的刺激,表现出了角色那种独特而真实的状态。影片每一个镜头都凝聚了主创们对生活的深刻感悟,而这些感悟也将通过银幕传递给每一位观众。

豫ICP备17043078号-4

Copyright © 2008-2018